11月25日,位于安徽省碭山縣的一號梨園,開啟了一場特殊的“比賽”——酥梨種植挑戰賽。雙方選手不一般,一方是碭山酥梨的傳統種植經驗;另一方是阿里云、鄭果所聯合研發的“數字種植模型”。
比賽期間,一號梨園的100棵梨樹將完全依賴種植模型的指導澆水、施肥。一年后,專家將綜合評定不同種植方式對果樹的影響。
“數字種植模型”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,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聯合阿里云研發。研發期間,雙方將酥梨種植最適宜的土壤、氣溫、蟲情等條件全部數字化,形成碭山酥梨的“農業知識圖譜”。這是“數字種植模型”最核心的部分。
今年6月,阿里云完成了碭山梨園的數字化改造。物聯網設備可以實現果樹生長環境動態監測,形成土壤溫度、濕度、PH值、鹽度等實時數據。
“數字種植模型”結合知識圖譜和物聯網采集的實時數據,就可以進行精準農事推薦。例如,萌芽前一周,土壤墑情監測設備感知土壤pH值在 5-8.5范圍且土壤含鹽量在0.2%以下時,系統將自動向果園管理員發送信息:可以施高氮水溶肥按照每畝4-8公斤/畝,腐殖酸或海藻酸類水溶肥0.5-1公斤/畝。
梨園管理員朱師傅種了幾十年梨樹,他介紹數字化種植與傳統方式截然不同。“過去種梨都是開溝施肥、皮管子澆水。施多少肥、澆多少水就是憑經驗。”
中國農科院鄭果所果樹瓜類栽培研究中心副主任司鵬介紹,我國果樹行業的生產總值在2.5-3萬億元。目前水果人均占有量195公斤,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水果消費量呈逐年增長的趨勢。
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大背景下,果樹由于經濟價值高,成為很多地方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。然而果樹產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,例如優質水果供給不足;果園生產環境多樣,機械化程度低,生產技術標準難以統一;從業人口老齡化,年輕一代不愿意從事農業等等。
今年10月,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參加2021年云棲大會期間,與阿里云共同發布“未來果園聯合解決方案”。雙方聚焦土地、勞動力資源趨緊、單位產能低等產業問題,構建集金融、農機、農技、農資、產業供應鏈、種植數字化基礎設施為一體的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,為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服務。
“此次碭山酥梨數字種植模型引入對于基地良果率有很大幫助。原有的果農轉變為未來果園下的新農工,實現水果工廠標準化作業生產模式;降低肥藥使用,提升果蔬質量安全,讓百姓享受到更多優質農產品。”司鵬表示。
截至今年11月,阿里云在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安徽、江蘇、山東、陜西、海南、山西、四川、上海、云南12省建設了數字化果園。阿里云智能自然資源行業總經理唐日新介紹, AIoT、區塊鏈、遙感AI等技術可以將農田、作物、環境、種植、銷售等信息全面數字化,從而幫助農業企業實現標準化生產管理。
目前,阿里云在農業物聯網、數字農業相關應用系統方面已經成熟。阿里達摩院也在農作物識別、農作物生長分析、氣象災害預測、農業知識圖譜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,通過數字技術與農業業務深度結合服務我國農業科創,支持鄉村振興。
農先鋒網聲明: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,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,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,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,請立即與網站(www.gdgdxs.cn)聯系,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。
聯系郵箱:3267146135@qq.com
聯系郵箱:3267146135@qq.com